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王耀山教授追思会举行

2018-01-24

2018年1月2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王耀山教授追思会在熊知行楼举行。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校关工委副主任胡显章,原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刘美珣,离退休处副处长南彬,南阳校友会顾问孙杰,王耀山生前同事、好友、资助过的学生等40余人出席并发言,缅怀往事,追思故人,沉痛悼念王耀山教授。追思会由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主持。

会议开始后,刘涛雄介绍参会人员,之后默哀一分钟。

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颍介绍生平。王耀山同志生于1935年6月,河南唐河县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随后留校任教。长期担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多门课程主讲教授及参与教材建设,认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学术探索。曾任清华大学社科系党委书记、校党委委员,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胡显章教授首先发言,深情回忆王耀山教授的工作经历,并代表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和他本人向王耀山教授的英灵表示敬意,向家属表示慰问,胡教授说到,王耀山教授长期任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他是一位高度负责任的好老师。在改革开放后,人文社科发展壮大,他长期担任党组织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发挥了开拓精神、完成了保障工作,他是一个好党员、好同事,他的去世让人震惊和痛心,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为同事、朋友、耀山少有豪言,他努力践行清华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刘美珣教授回忆并几度哽咽。她说到,王耀山教授从来没有减少自己的工作量,精心备课,尽职尽责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和科研做出了贡献。1995年退休后,从未停止工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在当时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创办了成人教育班,为经济所的继续教育做出了贡献。他关爱学生,学生也爱戴他。他对经济所的离退休老师也关怀备至,每年重阳节都会为80周岁的老师写生日对联,今年的重阳节前夕,他不幸离世,原以为写生日对联的项目空缺了,没想到,他已经提前为80周岁的老师写好了生日对联。王耀山教授时时处处想着他人,从方方面面关心他人,宽以待人,胸怀宽广,对待家人也是。他出事时开的小电动车就是为了送老伴看病才买的。他是一位有大爱的人,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孙杰回忆了王耀山教授的中学时代。他说到,王耀山教授是学习尖子,在上世纪50年代考入清华大学,在他考入清华后,为南阳校友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家乡做了很多好事。2000年,他为了感谢多年前曾经给他提供住宿的老人,他携着老伴,到偏僻的小山村,到老人的坟上上坟。孙杰表示,王耀山教授的高贵人格、崇高的品德、和蔼可亲的相貌将一直留到人们心中。

南彬代表清华大学离退休处发言,她回忆了王耀山教授为学校的离退休工作做出的贡献,每年10月份,学校重阳节都会举办画展,王老师的作品都会展出,今年仍然展出了王老师的作品,他的离世让人痛心,王老师用爱心和耐心为离退休工作作出了榜样。

长孙王良松代表家属发言。他表示,王耀山教授是一个关爱家人、关心别人的好爷爷,他们一定会走爷爷的道路,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退休老师胡天赐回忆,王耀山教授忠于党的事业,把党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他说,在运动会后,王老师曾用他的小电动车送他到车站,王老师平易近人、团结合作值得我们学习。

王耀山教授生前同学夏宝兴,未开始说话,就痛哭,对着王耀山教授的遗像说“耀山,我好想你”。原历史系教授赵时雨用四个极其总结了王耀山教授的一生,王耀山教授对党的事业极其负责,王耀山教授对同志极其友好,王耀山教授观点极其鲜明,王耀山教授对家人极其关心。

“王老师帮助过我刷墙”,退休老师吴娅茹回忆道。“王老师是第一个看望我家属的”,退休老师周静回忆道。“王老师资助过我”,一个受资助的学生回忆道。“王老师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坦诚的人”,退休老师吴荫芳回忆道。“王老师把一生都献给党的事业,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经济所党支部书记王生升说到。“王耀山老师,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和您选择的善良,将永远镌刻我心,铭志于世。”退休老师程建国说到。刘美珣宣读了王耀山教授生前好友柯光祖的来信,来信中深深地惋惜王耀山老师的离去。

在追思会上,参加者从不同的角度回忆了王耀山教授,每个人都深深地为王耀山教授的去世表示遗憾、痛惜。刘涛雄表示,王耀山教授是一个好老师、好同事、好父亲、好丈夫,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投入了很多,他把真诚和友爱献给他人,把美好留给他人,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会议最后,参会者集体对王耀山教授的遗像三鞠躬,愿王耀山教授一路走好!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