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第一届网络经济学与大数据国际学术会议(NEBD)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5-07-07

2015年7月4日,第一届网络经济学与大数据国际研讨会(NEBD)在清华大学近春园举行。该讨论会是由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主办,由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承办。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网络经济学和大数据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最新研究成果增以增加学术界对网络经济学和大数据相关领域的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MIER)副院长王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徐恪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代表主办方分别作了开幕致辞。

图1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MIER)副院长王勇

杨春学副所长阐述了经济网络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出在监管层接连出台众多利好消息和政策后A股市场仍然持续低迷就是经济网络化后市场运行机制发生潜移默化变化的很好体现。杨春学认为席勒以凯恩斯所提出的“动物精神”为分析基础,借助行为金融的思考方式和小样本数据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股市暴跌前后人们的从众、恐慌和迷茫提供了很好的解释。那么我们现在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也能够借助类似的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对网民在市场走势发生变化前后的交谈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站在全新的视角为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提供解释。

                                                                                                       图2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

徐恪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科研领域已经合作多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学科的融合为双方继续深入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徐恪教授希望网络经济学与大数据国际研讨会能够一直办下去,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教授认为随着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大数据革命的到来,最大的出租车汽车企业没有一辆出租车、最大的购物中心没有一件商品库存,未来可能会出现最大的银行没有一家营业部、最大的大学没有一位教授的情况,这些都是网络经济对我们生产生活变化产生的深刻影响。刘涛雄教授感谢众多学者对研讨会的积极响应,本次研讨会共收到40余篇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文章,并从中精选出20余篇在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都很有创新性的文章在研讨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图3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Richard Ma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统计系教授Morgan C. Wang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Richard Ma主要介绍了网络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Richard Ma认为互联网是由成千上万的网络系统组成的,而这些网络系统的背后是众多自主运营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这些ISP通过彼此的互动为客户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ISP之间的合作不会自发的形成。但如果存在一个协调部门的话,该部门可以借助合作博弈中“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 solution)”来解决上述问题。如果收益的分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效性,对称性以及公平性,我们可以得到稳定的“Shapley value solution”。Richard Ma认为Shapley的分析框架为解决ISP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

Morgan C. Wang的演讲主题为“Big Data Analytics with A Case Study”。他从何为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是什么、心血管疾病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心得。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等特点,不仅有着各种结构化类型的数据,还存在着大量的图像、音频文件等等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在大数据分析领域中,数据的传输速度远远赶不上数据量的规模,这使得集中化处理分析比较困难。以心血管病为例,传统的预测方法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比如,1)一些低风险的成年人会被误判成高风险人群。2)假设不同种族的人群具有相同风险,如果其他因素都相同。3)在生活方式这个因素上,只采用抽不抽烟作为影响因素等。通过大数据方法能够很好地改进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预测准确率提高。

会议由6个分论坛组成,分别围绕着网络科学、互联网经济、互联金融以及大数据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以及国内高校的学者们尽管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就共同的问题展开了认真讨论和交流。这种融合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方法的跨学科讨论不仅加深了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更开拓了学术视野,促进了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