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2019-11-15

2019年11月14日下午,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做客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举办的第88期陈岱孙理论经济学讲座,发表了题为《发展经济学:西方学术前沿与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构》的演讲。龙登高教授主持本次活动,并向郭熙保教授颁发了演讲证书。

郭熙保教授首先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和演变历程,他指出发展经济学是从二战结束后产生,西方学者运用传统的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体系和框架中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后经历了50年代到60年代繁荣期,70年代萧条期,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再次繁荣,尤其是伴随着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其中3名获奖者都是发展经济学家。

在学术回顾过程中,郭熙保教授强调了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工具、学科创造性等方面展所呈现出的新趋势。当代发展经济学分析对象和研究问题日趋微观化、碎片化的倾向;在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文化、政治经济学分析解释因素的努力;全球化潮流对于发展经济学研究关注点造成的影响;发展政策绩效评估过程中,计量经济学、自然科学随机变量控制对比双盲实验方法的引入。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工作的评价为切入点,郭熙保教授介绍了随机对照实验(RCT)在促进发展经济学从演绎法迈向分析法,从理论源泉演变为社会政策实践策源地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郭熙保教授也介绍了随机对照实验法在揭示发展政策干预实现机制、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对不同应用环境的普适性、实验难于解决一般均衡效应的固有缺陷、受控制的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利益受损或潜在受损是否会造成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所引起的学术质疑和批评。

郭熙保教授认为,对照实验法缺乏理论分析,其研究结论在不同环境或同一环境的不同时点、时段内,效果也不尽一致,并且实验带来的非固定后期间接效应往往得不到重视。对于对照组人群在实验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及其补偿,也有可商榷之处。但尽管如此,对照实验法仍不失为一个新颖、有效的工具。而在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发展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其宏观性、动态性、结构性、综合性。将发展经济学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去看待和理解,并不适当。发展经济学创立初期所构建的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和关心的宏观中心议题,遭到了不恰当的边缘化和遗忘。

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实和长期远景,郭熙保教授提出,应当重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关注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工业化转变,回答它们在这些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关切,并予以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讲座最后,郭熙保教授指出,中国的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了数十年之久。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快速广泛的工业化、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贫困问题显著改善。要如何解释这种成功并探求中国成功的根源,是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家们共同的任务。国际学术界对此议题的忽视,更使我们理应有所作为。中国当前正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份额的贡献,中国也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二十一世纪发展经济学的主阵地,理应在中国,关于发展的研究范式和话语权目前则仍归西方学术界,然而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需要改变。因此,应当认真研究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现实情况,了解和理解它作为发展中经济、中等收入经济、大国经济、转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特征和特殊性。以这五大经济特征为基础,才能实事求是,真正构建属于中国自己、具有民族气派的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同时,郭熙保教授担任主编的重点教材《发展经济学》,经过全国教材委员会等部门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议,从2011年立项到2019年出版历经8年时间,今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