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新书推介 | 蔡继明《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3-10-18

编者按:《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蔡继明主笔,清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课题组编写。本书响应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力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开辟新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对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界定,以此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基本元素和逻辑起点,体现了中国经济学界对“两论”“两史”的吸收、融合与运用。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胡海峰撰写,题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尝试和创新——读《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基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蔡继明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果,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在长达近40年潜心研究基础上,带领由40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博士、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写作组,历经6年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16ZDA241),作为该课题的结项成果,《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中国视角的政治经济学演变》(上下册)近日已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书坚持逻辑一致性的原则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优秀传统、吸收现代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从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角度分别对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做出新的界定,通过对传统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提出了一个基于广义价值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以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以及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提供逻辑一致的解释。该书是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开辟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先河,是一部展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全书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一、构建了一个基于广义价值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基于作者构建的广义价值论模型,该书依次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从单一按劳分配向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转化,从单一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化,在完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概括后,分别构建了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国际贸易模型,并具体讨论了城乡融合发展、土地制度改革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贸易政策。该书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什么?非劳动要素按照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是否还具有剥削属性?

二是如何破解消灭剥削和保护私有财产的矛盾,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是如何破解GDP增长超过劳动量增长的所谓“价值总量之谜”?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源泉是什么?

四是发达国家是否剥削发展中国家,何为等价交换和平等交换,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全书分八篇,每篇包括4章,全书共32章。

第一篇 从狭义政治经济学到广义政治经济学。本篇作为全书首篇,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一方面来自对政治经济学古典传统的继承和现代范式的借鉴,另一方面来自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批判和对狭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理论抽象。

第二篇 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分野。作者认为,价值理论是整个理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作为三足鼎立的价值理论,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新剑桥学派(后凯恩斯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这三大价值理论都来源于古典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本篇正是要阐明三大价值理论乃至三大经济思想体系如何从同宗同源到分道扬镳,这些价值理论的科学成分和缺陷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应该以什么价值理论为基础。

第三篇 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本篇阐述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前述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都是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因而都只是一种狭义的价值理论。本篇试图通过对这些狭义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借鉴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斯拉法价值决定与剩余分配相统一原理、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反映分工交换一般规律的价值理论即广义价值论,这一理论将为后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奠定逻辑一致的价值基础。

第四篇 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我国自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就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单一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为基本制度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这一经济体制大体运行了30年之后,也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本书有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分析,也就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篇开始。

第五篇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本篇依据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分析了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转化,揭示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从而为发展非公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六篇 从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篇阐述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属性,探讨了国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起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前述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阐明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属性。

第七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本篇研究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内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利和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本篇运用广义价值论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交换产生的比较利益构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而比较利益公平合理的分配既可支持研发和技术进步,又能促进生产规模和分工范围的扩大以及社会福利的增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第八篇 国际分工交换与贸易政策选择。本篇将广义价值论的应用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分工交换,以期构建一个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并以此作为相关贸易政策选择的基础。作者认为,斯密的分工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他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但仅限于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广义价值论是关于分工交换一般规律的理论,广义价值论一般原理首先是用来解释一国之内分工交换的,而国际分工交换不过是国内的分工交换在国与国之间的扩展,将最初产生于国际贸易研究的比较优势原理经过广义价值论内生化为分工交换的一般原理后,再从国内贸易扩展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可谓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质变,由此,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就可以在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致的价值理论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作者认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运用马克思的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以及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所谓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是辩证法表示同一系统中同等关系的重要范畴。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所谓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先从简单的和抽象的经济范畴开始,逐步上升到复杂的和具体的范畴,最后说明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揭示和再现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更深刻地说明经济现象。该书充分体现从一般、特殊和个别的辩证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形成独特的逻辑严谨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来源:《中国民商》2023年9月刊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