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经济所教师发表论文概要(第10期)

2018-01-16

【1】龙登高; 龚宁; 孟德望;近代公共事业的制度创新:利益相关方合作的公益法人模式——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   经济与社会 (2017年06期)

【摘要】 海河工程局是中国现代疏浚业的先驱,为天津港口建设立下功勋。中外官商各方代表组成董事会与参事会(及咨询委员会),由此形成非营利性的独立公益法人及其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关税附加税作为海河工程局的主要资金来源,赋予了海河工程局公益法人性质与独立产权单位属性。近代中国海关为中外共治的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关税收益权不由中外官方任一方单独支配,其相对独立性使之可以在政权更替中保持稳定性与连贯性,并成为海河工程局的资金保障、产权保障与信用保障。不仅过去的、当期的关税可以顺利转移支付给海河工程局作为运营经费,而且远期的关税能够变现为工程经费,从而尽早完成庞大工程,造福各利益关联方。

【2】缪德刚; 龙登高;中国现代疏浚业的开拓与事功——基于海河工程局档案的考察(1897—1949)  经济学观察 (2017年02期)
【摘要】 近代以后,海河水患不仅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直接影响到了天津口岸贸易的发展。为了整治海河河道、保障海河的航运能力,在清政府和外商推动下,海河工程局于1897年成立。之后,海河工程局就着手对海河航道进行裁弯取直,并先后通过建设导流堤、挖掘新航道等方式对大沽沙航道进行疏浚。1913年,海河工程局又开始对海河进行破冰作业,从而保证了海河航道冬季的通行。海河工程局运用疏浚土对天津市区、天津港进行吹填造陆,这不仅给海河工程局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为天津近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缪德刚; 龙登高;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行机制及推进对策   浙江社会科学  (2017年08期)
【摘要】 土地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不仅可以深化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缓解农村资金短缺的有效举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发展中国家农村资金短缺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抵押品不足阻碍了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贷款,而确权农村土地使之可抵押是解决对策。本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1936年中国农民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1942年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业务、2016年《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进行比较,结合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给出了促进农地抵押贷款实施的建议。

【4】王勇; 邓涵中;论企业的交易属性  经济学家(2017年02期)

【摘要】 现有的企业理论文献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和组织属性,而忽略了企业的交易属性。我们认为,企业不仅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也是市场交易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后者构成了企业的交易属性。受不同市场形态的影响,企业的交易属性主要表现为交易中介属性和交易平台属性。交易中介属性是企业在单边市场形态下的交易属性,而交易平台属性是企业在多边市场形态下的交易属性。依托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线上市场更多的是多边市场,企业的交易平台属性成为了网络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企业的交易属性理论可以为网络经济时代下的公司战略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带来新的认知。

【5】王生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整体主义” 天府新论(2017年02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首要性,强调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对个人行为的规定性,这是整体性方法论原则的鲜明体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分析框架中,由于排除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人行为被过度抽象化为理性自利的交换活动,由此演绎出一个虚幻的静态均衡的市场经济图谱。它只能以歪曲的形式碎片化地折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暴露其历史局限性的背景下日益退化为一种维护宪章的意识形态。

【6】范尔为; 王生升  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霸权属性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年02期)
【摘要】 石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中东地区始终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有力支撑了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和维持。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强势姿态,对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的稳定构成了重大挑战。为了维持其对世界原油市场的控制力,美国对其中东石油战略进行了相应调整。中国应该在国际石油生产、贸易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打破美国的石油霸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

【7】陈衍泰; 吴哲; 范彦成; 戎珂;研发国际化研究:内涵、框架与中国情境 科学学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 回顾了近30年来国内外知名期刊有关研发国际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示研发国际化全过程的整合分析框架,梳理了研发国际化的动机、条件、区位选择、路径、东道国嵌入及其与母国的关系、知识传导机制、绩效等相关研究主题及主题间的关系,并结合新形势、中国的特殊情境,对研发国际化的未来议题进行展望。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