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经济所教师发表论文摘要(第15期)

2021-02-22

1.龚宁 邢菁华 龙登高 菲律宾华商网络中“头家制度”的经济学探析(1834—194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0年第1期


【摘要】论文借助"博弈论"工具,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自1834年马尼拉开港到1942年二战菲律宾沦陷期间,"头家制度"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研究显示,"头家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地缘以及华商之间信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其与西方基于契约基础上的信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头家制度"中,通过委托各地的代理商,头家一方面获得了用以出口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将进口商品通过代理商顺利地销售到菲律宾各地,不仅解决了货物流通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头家制度"与华商网络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了菲律宾华商杰出的商业成就。由于菲律宾华商非常注重信用和长期利益,他们之间的商业联系牢固而稳定,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华商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商业活动的效率,而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马尼拉向菲律宾各地辐射的菲律宾华商网络。 

2.陈碧舟 龙登高 从公茂机器造船厂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隐匿敌产”企业的改造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年第1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私营企业的演变过程是当代企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反"运动后,曾隐匿日伪财产的私营企业——上海公茂机器造船厂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较彻底地清查而被定性为"隐匿敌产"企业,并由交通部接管成为国营企业。接管后的公茂机器造船厂进行了资产清点和债务清偿,又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在公茂机器造船厂基础上成立的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第二船舶修理厂确立了新的治理结构,其生产模式逐步摆脱了公茂机器造船厂时期的经营惨淡状态,企业绩效得到了稳步提升,为最终转变为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构建了基础。案例表明"隐匿敌产"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般路径为:定性、没收、接管、转为国家投资。 

3.汤珂 A Tale of Two Premiums: The Role of Hedgers and Speculators in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20年2月

摘要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t positions of traders and risk premiums in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s. Short-term position changes are driven mainly by the liquidity demands of noncommercial traders, while long-term variation is driven primarily by the hedging demands of commercial traders. These two components influence expected futures returns with opposite signs. The gains from providing liquidity by commercials largely offset the premium they pay for obtaining price insurance.

4.蔡继明 刘媛 刘畅畅 论走出“三农”困境的路径选择 天津社会科学  2020年02月

【摘要】造成我国"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其技术成因是农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而农地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的制度根源则是现行的土地制度。解决"三农"问题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二是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路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通过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完成市民化,才能在减少农村农业人口的同时使农村户均土地逐步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从而最终走出"三农"困境。 

5. 龙登高 中国传统地权制度论纲   中国农史 2020年第2期

【摘要】在笔者近二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以中国传统社会经济视野对地权制度及其演变与作用进行系统性考察与综合论述,构建了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解释框架。从私有产权、法人产权、国有产权与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等层面形成土地产权形态理论,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典权为中心,明辨各种地权交易形式及其历史演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地权市场与家庭农庄的关联与相互影响,并从历史实证与理论逻辑上反思佃农理论、平均地权等旧有成说,揭示与西欧经济道路迥异的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质及其近代转型困境。 

6.贾俊英 龙登高 张姣 华人国际社团组织力的拓展——基于“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的考察与解释  东南学术  2020年第2期

【摘要】源于传统中国基层自主秩序的民间组织,随华侨华人移植海外,形成普遍而广泛的华人社团。20世纪后期,华人社团组织的经济基础与能量增强,其组织力在跨国活动中得以拓展和强化。长期积蓄的乡情与族群认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情感召唤和经济机会,使得大量华人国际社团涌现出来。"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也随之诞生并构建多样化全球组织体系,实现跨越国界、突破制度障碍的国际化网络活动,在此过程中其组织功能也得以深化。同时,"世联会"通过与政府合作建设家乡的方式,实现了华侨华人群体组织性、常态化、制度化的投资与开发模式,进一步拓展了组织功能。侨领通过创建制度化的国际华人社团,不仅实现了自身组织能力与人生价值的提升,还推进了世界各地同乡社团的组织力拓展与持续发展。 

7. 冯骅 王勇 网约车监管的改革方向:实施双重监管体系  企业经济  2020年第2期

【摘要】网约车是平台经济下的产物,如果仍沿袭传统经济中"驾驭"市场的监管思路必有诸多不适。网约车行业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新监管框架,即"政府监管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平台监管市场"的双重监管体系。该架构将平台企业视为监管者纳入体系,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的作用与优势,在市场的监管上与政府相互配合,政府与平台企业也能够划清监管界限,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以双重监管为基础,分析了网约车政策的影响与实施效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纠正监管错位,放权平台企业;改良网约车市场的监管模式,完善平台企业的连带责任制度;谨防黑车"抬头",影响地区安全;保持市场竞争,避免牌照垄断。


8.伊威  龙登高 近代海关附加税与疏浚事业资金供给模式——以浚浦局档案为中心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年第3期

【摘要】近代上海航道疏浚耗资巨大。经中外利益相关各方的反复协商,独立疏浚机构的资金供给模式逐渐从清政府自认全费,演变到征收疏浚专项海关附加税——浚浦税。作为疏浚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浚浦税是按照关税的一定比例代收后转移交付给浚浦局,并由其独立支配,这赋予该机构特殊的性质。在政局动荡的近代中国,通过海关代征转移交付浚浦税,不仅保障了疏浚事业充足的运营资金,而且使浚浦局能够保持独立稳定与长期持续发展。本文首次全面利用19世纪前期浚浦局外文档案,梳理浚浦税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近代海关特殊税制创新与疏浚公共事业资金供给模式,论述了中外多方合作博弈过程中疏浚机构的形成、运营与制度创新,也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上海港口建设与贸易发展的历程与时代特性。 

9.陈月圆 龙登高 清代书院的财产属性及其市场化经营 浙江学刊 2020年第3期

【摘要】书院历经长期发展,形成了稳定的产权制度与经营模式。清代书院拥有自身独立的排他的财产,作为"公产"(法人产权),与"官产"、"私产"相对应,得到朝廷法律与政府的保障,成为书院创建与长期经营的制度基础。同时以公开、透明和制度化的理事会管理书院的各种财产和日常事务,利用地权市场、金融市场,以低风险偏好获得稳定收益,为书院的经营与长期发展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书院在市场化、社会化经营的过程中,其职能延展到教学研究之外的公共领域,为民间社会提供相关公共产品与服务。 


10. 李帮喜 夏锦清 曾嘉庆 技术结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基于新卡莱茨基学派视角的分析   中国经济问题  2020年第3期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存在两类生产者的新卡莱茨基模型,探讨技术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均衡利润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技术结构的变动使得利润份额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生产者储蓄与投资对经济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低)时,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者占比扩大会产生刺激(抑制)的效应。技术进步会实现利润份额的增长能够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当前要坚持供给侧改革,利用国有企业来支持偏向劳动者的分配安排,以完成保持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双重任务。

11. 王勇 刘航 冯骅 平台市场的公共监管、私人监管与协同监管:一个对比研究  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从监管机制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平台市场中政府和平台企业不同的监管方式对卖家质量选择与监管激励的影响。本文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监管模式:(1)政府直接对卖家进行单一的公共监管;(2)平台企业对卖家进行单一的私人监管;(3)政府和平台企业对卖家进行协同监管。通过对比三种监管模式下的均衡结果以及比较静态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单一监管模式,如果平台市场规模较大,平台企业私人监管下的商品质量将高于政府公共监管的质量水平;对于协同监管模式,如果平台企业承担的连带责任较大,政府与平台协同监管下的商品质量将高于任何一种单一监管模式。另外,政府与平台的监管力度并非简单的互补或替代,两者间的关系取决于处罚强度、平台规模、连带责任等参数。最后,从监管激励角度上看,对卖家处罚强度并非越高越好,存在一个适中的强度能够最大化并且最优地协调政府和平台的监管力度。

12. 邝梅 特朗普政府FTA政策调整分析 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  2020年第4期

【摘要】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FTA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单边主义贸易政策为手段,主要通过双边谈判重建美国的FTA,政策重点由多边主义转向双边主义。美国FTA政策的调整将重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主导的FTA新格局,WTO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下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根本上看,中国国内坚持和加快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加快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应对美国FTA政策调整及其对WTO和国际贸易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最基本保障。

13. 王勇 陈美瑛 平台经济治理中的私人监管和规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年第4期

【摘要】文章讨论了平台经济治理过程中私人监管和规制的分工。文章把平台经济的治理过程分为事前的准入阶段、事中的过程监控阶段以及事后的维权和惩治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文章比较了私人监管和规制的手段特征和治理效果,提出二者需要进行分工,才能提升治理效果。具体而言,在事前监管中,应该鼓励平台建立准入资质,政府应当放宽资质监管的要求,使平台可以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对平台用户进行监管。在事中监管中,平台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通过声誉管理和大数据智能监管,减少由政府进行的以抽查为主的规制。在事后监管中,针对危害不严重的行为,应该利用平台市场化监管手段,只有对违规性质恶劣的行为,需要借助规制,实施强制性手段,追究民事刑事责任。在上述分工的基础上,二者也需要相互协同。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应更多发挥平台企业的私人监管作用,以市场机制来完善平台经济治理。 

14.龙登高 黄玉玺  公共品供给的微观主体及其比较——基于中国水运基建的长时段考察 管理世界   2020年第4期

【摘要】作为公共品的基础设施,对于政府、营利性主体、非政府性非营利性主体3种不同供给方式的比较似属空白。在中国水运基建纵贯3个世纪的原始档案与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考察和比较公益法人、国营企业、现代公司3种微观主体,以及社会、政府与市场3种机制在基础设施供给上的特点、约束条件与绩效。计划经济下单一的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主导公共品供给难以克服根本性的制约,公益建造的局限性长远来说也很明显,现代公司提供基础设施则具有无可限量的拓展空间,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公司治理下的竞争性中央企业脱胎换骨,在新世纪逐渐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实现了自主创新,推动了中国水运基建的跨越式发展。3类微观主体在水运基建的历史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带来学术创新与理论拓展。

15. 赵惠 吴金希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京冀区际环境污染转移的测度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年第5期

【摘要】由于区域产生污染的数量与其产业形态存在密切联系,伴随着京冀区际产业转移,京冀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内环境污染源的转移。本文使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测度北京市和河北省的污染转移状况,以SO2排放为研究对象,将污染分为自生性污染和转移性污染,通过使用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测度,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北京市和河北省转移性SO2排放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实际人均SO2排放量与拟合值的差值基本为负值,河北省的实际人均SO2排放量与拟合值的差值基本为正值。说明北京市人均SO2的排放量低于与人均GDP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污染物排放,存在转出性污染;河北省人均SO2的排放量超过了与人均GDP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污染物排放,存在转入性污染。北京市SO2转移性排放总量呈稳步下降状态,而河北省的SO2转移性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状态,说明北京市和河北省的环境状况都在改善

16.姜婷风 汤珂 非权益众筹的亲社会动机及支持行为研究   经济学季刊    2020年第5期

摘要】本文结合亲社会动机理论分析非权益众筹的支持动机,用追梦网众筹项目和参与者的高频数据研究支持行为。研究发现:非权益众筹支持者在基于利他主义的成人之美以及基于利己主义的获取回报和社交参与动机中取得微妙的平衡,其支持行为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即众筹成功前,支持人次随着前期支持频率、已募集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成功后,支持人次明显减少。此外,微博、"追梦积分"和评论分别属于社交参与的三个层次,均会影响众筹支持行为。

17. 姜婷凤 汤珂 刘涛雄 基于在线大数据的中国商品价格粘性研究   经济研究  2020年第6期

【摘要】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变得愈加频繁,理解宏观经济短期分析的基础——价格粘性、减少宏观政策时滞变得愈加重要。本文利用来自100多个网站的高频价格大数据(囊括CPI篮子的8大类、46中类、262子类的1970多万条日度商品价格),测度中国商品价格粘性程度、识别价格调整模式,并将微观测度结果用于测算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中国总体上调价较为频繁(调价周期小于2个月)、调价幅度较大(14%—20%)、部门异质性明显、不对称性显著(上调频率及上调幅度更大);调价模式是异质性的时间相依(TDP)和状态相依(SDP)相结合;调价频率(负向)、调价大小的峰度(正向)、异质性部门数量(正向)等均会影响货币非中性程度,相同的货币冲击对各行业的影响有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为洞察数字经济对商家调价行为和宏观经济动态的影响抛砖引玉,对大数据时代的货币政策制定和通货膨胀管理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18.李江涛 熊柴 蔡继明 开启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新里程 管理世界   2020年06月

【摘要】当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历经五次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城乡土地由私人所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以及公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另一方面形成了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和土地资源计划配置体制。本文全面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和具体表现,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精神,下一程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在城乡土地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两个方面推进,同时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涉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19.蔡继明 中国风格的发展经济学体系——读《大国发展经济学》有感  消费经济 2020年06月

【摘要】湖南师范大学欧阳峣教授带领的大国经济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学术成果。他主编的《大国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在总结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该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结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该书对于发展中大国基本经济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大国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概括,都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事实为依据的。作者运用大国内生能力原理思考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衰落和崛起的过程,总结了发展中大国通过经济开放保持和发挥市场规模优势的经验,运用大国综合优势原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过程,总结了中国发挥多元的人力资源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综合优势经验,特别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从独立自主、经济分权、融入世界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意义。作者认为,中国道路具有典型的大国特征、发展特征和转型特征,不仅为发展中大国提供了成功崛起的道路和适宜的治理方式,而且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量。这种对于大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对中国道路的理论概括,使大国发展经济学理论拥有坚实的实践支撑。

20. 蔡继明 郭万达 深圳40年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回顾与展望 人民论坛 2020年9月

摘要】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最成功的经验和鲜明的特征就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进行了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但同时,深圳经济特区要素市场化改革也存在"半城市化"现象、"二元市场"现象、"垄断化"现象、"行政化"现象以及"孤岛"现象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开启改革新征程,深圳要率先构建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

21.高道明 黄德海 中国企业海外农业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20年第11期

【摘要】近年来,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势态,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其动机和区位策略的极大关注。围绕这些问题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投资激励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基于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视角建立了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区位决策的理论假设,利用2015-2017年1214家境外农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不同的投资动机和区位决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投资被资源禀赋丰裕的国家所吸引,对高收入国家看重已形成的资源开发能力,对低收入国家则看重资源开发潜力;(2)以市场和战略资产寻求为目标的农业投资更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国家;(3)农业投资者不畏惧目标国家的制度风险。目标国家更差的法治力度、更低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或更高的土地权利不安全程度,对中国农业投资者起不到明显的震慑作用。我们的结果对于不同的投资度量方式、估计策略和制度维度均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考虑到中国农业投资强烈的资源寻求动机,并且此类投资更可能流向治理制度薄弱的国家,政府应当督促海外投资者遵守农业多边投资规则,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资源权属权利,以防继续陷入"资源掠夺"的舆论漩涡;投资者也应当增强自身的制度风险意识,避免做出短视的投资决策。

22.靳卫萍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第z1期

【摘要】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许多高校也被列为大类平台课。本文以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为导向,以教学设计为研究案例,分享了清华大学在面授、慕课以及混合式教学中初步践行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和经验总结。在教学中坚持用中国经济伟大的实践鞭策学生,将"我知、我信、我行"有机统一起来,就将达到"落实落地"的效果。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2780582

邮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邮编:100084

Copyright© 2002 - 202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